氣質是指人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點,包括心理活動的速度(如語言、感知及思維的速度等)、強度(如情緒體驗的強弱、意志的強弱等)、穩定性(如注意力集中時間的長短等)和指向性(如內向性、外向性)。這些特征的不同組合,便構成了個人的氣質類型。
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或譯為赫帕克拉底)認為人體中有四種性質不同的液體,分別為黃膽汁、血液、粘液和黑膽汁,人的體質不同,正是由于四種體液的不同比例所致。
歐洲古代醫學的集大成者蓋倫,從希波克拉底的體液說出發,創立了氣質學說,他認為氣質是物質(或汁液)的不同性質的組合。在此基礎上,氣質說繼續發展。
直到二十世紀,蘇聯的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才從高級神經活動的研究中,對個體的反應程度、均衡與靈活度的不同,將氣質分為四種類型,又恰恰與希波克拉底的四類型一一對應,因此,為方便起見,至今人們仍沿用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的四種分類法,并由此設計出較準確地測試個人氣質的心理問卷。
鑒定人的氣質類型是對表現為心理特征的神經系統特性的鑒定,職業氣質測評正是從感受性、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興奮性、傾向性等6個方面對測評者的氣質類型進行鑒定。你每回答完一道題目,則會在相應的氣質項加分。
如果某一項或兩項的得分超過20,則為典型的該氣質,例如膽汁質項超過20,則為典型的膽汁質;黏液質和抑郁質項得分都超過20,則為典型黏液—抑郁質混合型。
如果某一項或兩項以上得分在20以下、10分以上,其他各項得分較低,則為該項一般氣質。例如,一般多血質、一般膽汁質—多血質混合型。
若各項得分都在10分以下,但某項或幾項得分較其余項為高(相差5分以上),則為略傾向于該項氣質(或幾項混合)。例如略偏黏液質型;多血質—膽汁質混合型。其余類推。
一般來說,正分值越高,表明被試者越具有該項氣質的典型特征;反之,分值越低或越負,表明越不具備該項特征。
氣質反映一個人的自然屬性,只表明一個人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不涉及心理活動的方向和內容,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氣質類型都有積極和消極的方面。它不決定人的智力發展水平,也不決定人的性格、品德,更不能決定人的社會成就的大小。職業氣質測評可以幫助您:
① 確定自身的氣質類型,了解自身的氣質特點。
② 正確認識自身氣質的積極和消極之處,以揚長避短。
③ 科學認識氣質的職業適應性,為職業選擇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氣質類型的穩定性與可塑性
●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
●氣質類型不決定一個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響工作的效率
●氣質類型影響性格特征形成的難易和對環境的適應
●氣質類型能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