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霍蘭德(John Holland)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美國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職業興趣理論。認為人的人格類型、興趣與職業密切相關,興趣是人們活動的巨大動力,凡是具有職業興趣的職業,都可以提高人們的積極性,促使人們積極地、愉快地從事該職業,且職業興趣與人格之間存在很高的相關性。
在其后的幾十年中霍蘭德和其助手對該理論有進行了多次補充和修訂,形成了一套系統的職業指導模式,包括個性與職業類型的劃分、職業分類、類型鑒定表等。個人可以通過自我評定來發現自己的個性類型,并依據個性類型來選擇相應的職業。
Holland認為人格可分為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常規型六種類型。大多數人都并非只有一種性向,性向越相似,相容性越強,則一個人在選擇職業時所面臨的內在沖突和猶豫就會越少。為了幫助描述這種情況,霍蘭德建議將這六種性向分別放在一個正六三角形的每一角。但是,這六大類型并非是有著明晰的邊界的,他以六邊形標示出六大類型之間的相鄰、相隔、相對的關系。創建該模型的關鍵假設:
① 個體之間在人格方面存在著本質差異;
② 個體具有不同的類型;
③ 當工作環境與人格類型協調一致時,會產生更高的工作滿意度和更低的離職可能性。
人們通常傾向選擇與自我興趣類型匹配的職業環境,如具有現實型興趣的人希望在現實型的職業環境中工作,可以最好地發揮個人的潛能。但職業選擇中,個體并非一定要選擇與自己興趣完全對應的職業環境。
一則因為個體本身常是多種興趣類型的綜合體,單一類型顯著突出的情況不多,因此評價個體的興趣類型時也時常以其在六大類型中得分居前三位的類型組合而成,組合時根據分數的高低依次排列字母,構成其興趣組型,如 RCA 、 AIS 等;
二則因為影響職業選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完全依據興趣類型,還要參照社會的職業需求及獲得職業的現實可能性。因此,職業選擇時會不斷妥協,尋求與相鄰職業環境、甚至相隔職業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個體需要逐漸適應工作環境。
經過多年的發展,職業興趣測驗已在教育、培訓、企業管理等領域有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在職業指導中,霍蘭德的職業性向論可以出其不意的引導當事人走向一個主動、積極的行動方向,進行動態探索。企業招聘時,通過對應聘者職業興趣的測試判定其屬于哪種類型,由此決定錄用職位。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中,如果出現員工和職位不匹配的情況,可測試出員工的職業興趣,再安排與其職業興趣相匹配的崗位。Holland的職業興趣理論對于個人升學就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已成為眾多職業咨詢機構的重要工具。另外,借助霍蘭德代碼的協助,當事人能迅速地,有系統的,而且有所依據的在一個特定的職業群里進行探索活動。在本測評中,你將獲得以下幫助:
① 從現實、研究、藝術、社會、企業、常規六種取向中,鎖定你的職業興趣;
② 了解你與各職業類型模板之間的匹配程度,做好職業選擇和職業設計;
③ 在確定職業興趣的基礎上,結合你的興趣特點,確定職業/工作方向,避免職業選擇中的盲目行為;
④ 明晰你的優劣勢,適宜的工作類型,成功地進行職業調整,從整體上認識和發展自己的職業能力;
●受測者的自我測評只是一個初步的判斷與參考,更準確具體的興趣類型需要專業職業規劃師去進一步引導和確認。
●你并非一定要選擇與自己興趣完全對應的職業,你還要參照社會需求及現實可能性,在相鄰或相隔的職業環境中選擇職業。